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林德官

林德官是苓雅區四大聚落之一 (從高雄市地圖左至右分別是苓雅寮、過田仔、林德官、五塊厝),日治後期美軍繪製的地圖中標示為「RINTOKUKAN」。

下圖的空照圖為1956年舊航照影像,當時這一帶的地形地貌和之前日治時期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左邊藍色的學校就是現在的雄商。

2. 右邊黃色的地方就是林德官的舊聚落,下方靠近三多路的聚落為「社頭」,上方靠近五福路的聚落為「社尾」。而後來這裡整個重劃,並開通了光華路,所以現在這一帶已經幾乎完全看不到林德官舊聚落的樣貌及老建築了。改天有空再過去繞繞看。黃色框框右上角也有一所學校,當時是高雄女子師範學校,也就是高雄師範大學的前身。

3.紅色框框內若仔細看,從五福路到三多路有個狹長的公墓區(道路與農地之間的長條區域),就是老一輩人口中的林德官公 墓。林德官公墓大致上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民權路(民生路到三多路)以及四維國小、復華中學一帶。早年我的曾祖父也葬在此,後來因為配合土地重劃而撿骨遷到覆鼎金。



白色恐怖受難者楊金海先生曾提到: 「1976年4月,民權路拓寬,在現在雄商過去的林德官公墓,於民權路及五福路交叉處,推土機挖出兩處骨骸堆,在青年路及民權路交叉處,也挖出一堆骨骸,大約有千具,軍警封鎖現場,十分緊張,我懷疑死者可能是當時被押去壽山的群眾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可能被裝袋投入港中。 .....2005-03-04台灣日報」,也指出林德官公墓的位置。

1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請問,您知道為何稱社頭社尾?而不是庄頭庄尾?我聽長輩也是這麼講社頭社尾,社裡....

苓雅寮囝仔 提到...

好問題....「社」在閩南語為「部落」之意,社頭就是部落入口,也就是首先開墾之處稱為「頭」。從林德官的地區發展來看,因為目前的三多路,自古是以往來往市區和鳳山之間的重要通道,且林德官的發展是由南往北,所以靠近三多路一帶稱為社頭,四維路及以北靠近文化中心的地方稱為社尾。(參考資料來源:高雄市地名探源/苓雅寮煙雲)

big flower,T 提到...

請問版主有沒有聽過三多路(民權路以東)以前是大排水溝的說法,我爸常跟我說以前三多路很小條,中間是大排水溝(我猜大概是河南河北路那種感覺),但是都找不到三多路加蓋的相關資料

所以1967年遷葬以前,林德官跟過田仔是被公墓隔開的囉?

苓雅寮囝仔 提到...

Sorry...我對於林德官早期的狀況沒有那麼清楚,只能從中研院「高雄市百年歷史地圖」中來找線索。確實從1969年的空照圖中,有看到現在的三多路,從民權路到光華路這一段,確實旁邊有灌溉用的溝渠(或是大排水溝),但如果我沒有推論錯誤,這些是灌溉溝渠(附近都仍是農田),應該是屬於整個大曹公圳的一部分。三多路以前確實很小條,但卻是早年來往高雄鳳山很重要的一條路,全線打通成目前規模則是在民國62年。至於林德官公墓,應該是說,林德官跟過田仔是被大片的田地跟公墓隔開的。看來您父親對於當地應有不少的歷史記憶,歡迎提供與指正!

and 提到...

在遷建中的覆鼎金公墓中有座「苓雅區林德官段422 423地號無主墓」「民國六十六(1977)年十一月十日遷建」,或或許和林德官公墓有關係!

苓雅寮囝仔 提到...

或許有關系也不一定,不過林德官公墓除了二二八受難者之外,應該還有多早期的無主墓。您在FB所指的覆鼎金墓碑我都很久很久以前去掃墓時曾經注意過(都會偷偷看先人們都是從哪來的)。

and 提到...

是呀,還不能完全確定,但還是見證高雄各地的傳統墓園,因都市計畫而遷移至覆鼎金的證據,已告知文化局,如能保留下進行調查來就好了。

提到...

小時候就有聽老爸說,民權路一帶是墳墓場,現才知道,228事件也有一些,無主的被埋在那,,謝謝提供資料

目玉燒き 提到...

1980年 民權派出所旁邊就是一座萬應公祠,因建造超群大厦而拆除,聽說剛拆除時,大樓開挖地下室很不順利,後來建商答應大樓完工後再建一座全新的萬應公祠,大樓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

超群大厦當年是高雄市第一高樓。

吳咪咪(mimi wu) 提到...

甘蔗園,和花園的確切範圍大概位置呢?

big flower,T 提到...

三多路以南的巷子(社頭)還保有一點當時的紋理,三多路以北就剩下五權街190巷以及五權廣州街口的古宅保持西北東南走向的紋理。而廣東一街的車船管理處(不確定是不是這個機關)的宿舍都被闢為停車場,地景又有很大的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