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三多四路底、新光碼頭旁,原本是中油的苓雅寮油庫,小時候還見過許多大型的儲油槽,不過,現在僅存幾座小的,其餘多已經拆除。
這個苓雅寮油庫其歷史應該就是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有的,特別是在日據時代所謂南進政策之下所建造出來的,也因此成為盟軍轟炸高雄港的主要戰略目標。之前也曾經聽過耆老們提到盟軍戰鬥機如何掃射、轟炸機如何轟炸等,連帶使得旁邊的苓雅寮居民們遭受池魚之殃。
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了苓雅寮油庫,但是,苓雅寮油庫也因此佔據了將近四、五十年的時間,嚴重限制苓雅寮的發展。一般路過的居民只能從高聳的圍牆看到一堆大型的白色儲油槽,以及一輛輛進出的中油油罐車。最近幾年,才因為都市發展等相關需要,逐漸拆除了油庫,同時開發了新光碼頭一帶,並增加了許多親水設施,才讓大家有機會踏入這片之前所謂的禁區。
下面這篇文章是在網路上看到的,提到許多關於苓雅寮油庫的歷史,可以參考。文章來源是:
初履台灣與身歷二二八事件:
http://boxun.com/hero/xsj7/4_2.shtml當我第一次踏上苓雅寮預定建造輸油站的土地上,我看到的港灣和碼頭景象卻著實令我提心吊瞻,怕無法如期完成。高雄港雖經過一年的積極整修,但仍是瘡痍滿目,處處顯示著戰時遭受過猛烈轟炸後的殘跡。從港口到十六號碼頭的主要航道已經清除了,但航道兩側的水面上,仍兀露著不少沉船的殘骸。高雄煉油廠所屬的苓雅寮輸油站油庫佔有一大塊土地,係自五家日本油公司接收過來,一共有十幾座破破爛爛的油槽,小的僅數百噸,最大的也不過是二、三千噸。它們都是空襲下的餘生者,滿身都是千瘡百孔,體無完膚,有的已無頂蓋,有的半壁凹陷。油槽區内雜草叢生,高與人齊。地下鋪設的鐵管,已被炸彈澈底破壞,深陷的彈坑内還可以看得到扭曲裂口的鐵管。